小城里的车铃
自行车必需有铃,那自然是为了避免或撞人,或相撞,或被撞。这是交通规则,也是公共秩序。但是,小城里的自行车如今没有铃。
说车铃,侯大师的那段相声总忘不了,除了铃不响,其它哪儿都响。其实,没铃的自行车是不能上牌的,上了牌也别想上街,交警等着您呢。现在小城里的自行车没有铃,是不是因为自行车掉价了,这铃声也就可无可有了?还是因为这世界太吵,自行车铃声毫无警示可言,跟那些特别的车鸣相比,自行车铃声太渺小了,不要也罢?
好象理由不充分,那是因为何事改变了这条公共秩序呢?这小城的自行车什么时候开始没铃的呢?追根溯源,好象是八零年吧,我不太肯定。
总之有一年,我们这小城市里的自行车开始丢铃。起初也就是一个二个丢,慢慢地丢的人多了。原来,丢了铃的车上不了街,花钱买铃又不甘心,干脆,咱也偷一个得了。恶性循环,可想而知,最后大家都丢过铃,也都偷过铃。偷窃是罪,但是当所有人都有罪的时候,罪就不成其为罪了。更妙的是,被偷窃之后,也没有丝毫愤慨感。就这样,世有偷铃者,人亦偷其铃了。
所以,渐渐地,偷铃好象不是偷了,只不过是“抵”而已,只不过是以他人之物“抵”自身之失而已。而且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,但是这后一个“其人”和前一个“其人”往往不相干,是任何人,是没有目标的人,是随便找个人罢了。这句话改成“以所有人之道还治所有人!”兴许更加贴切。
所以,上班聊天时偶尔可以听到有人说:“中午丢了一个铃,下午顺手摘了二个。”那神情颇自得。从此,偷字被摘字代替。有人丢了一个摘了二个,甚至于有人没丢也摘了。摘铃好象成了某种乐趣!
当然,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者还是有的,厂里一位老师傅就从未偷过。他也丢过铃,但从不摘别人的来抵。他脾气不好,丢了铃,火大了,口头上将全世界的祖宗全操了。但是,他自个掏钱另买一个安上。老师傅是一个正直的普通人。
有句话说:“谣言止于智者!”所以,此种事也应该是“偷铃止于老师傅!”才是。可惜,
“中午丢一,下午摘二”的大有人在,而象老师傅那样的却太少。这笔帐很容易算,一个“中午丢一,下午摘二”的人必须有二个老师傅才能抵消。嘿嘿,大伙心知肚明,也无需多说了。
慢慢地,有人开始烦了。也不知这人是偷烦了呢还是买烦了,总之他不玩这游戏了。他丢了铃,他不偷也不买,他骑着没铃的车子上路,挑战公共秩序。自然,没铃的车交警要管。此人说:“铃丢了,没钱买。”说:“铃铛失窃,你们当警察没责任?”说:“误了上班你负责?”说:“难道要我还去偷一个不成?”等等之类。虽说都是些强词,但围观者都是丢过铃的,不免帮腔。加上此人口若悬河,没停气的说话,那语气那姿态,先占足了理。也许交警同属丢铃族?竟然默默无语,挥挥手放行。
后来,丢铃即不买也不偷的人日异加盟。再后来,没铃的自行车成为时尚,铃还在的干脆也卸掉了事,以此挑战公共秩序。至此,因偷窃而发展为虚化公共秩序的全过程结束。从此,小城里的自行车再也没有了车铃了。估计,自行车上路必需有铃的规矩还在,只不过在这小城里无效罢了。
小城里的自行车没有车铃的根源有了着落,但这事好象稳喻了某个道理,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。
2002年12月25日星期三